作者简介:
朱成康,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大四学生,上海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习天才,他在美森网校不但顺利通过中、高级考试,而且全部获得罕见的B级证书,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双B的学员。他目前正在紧张的复习考研,时间非常紧,但当我们跟他说希望他能够写点东西给大家分享的时候,他还是非常爽快的答应了,能够有这么好的学员,我们感到非常感动。这篇文章是他熬了几个晚上才赶出来的,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到这么优秀的-----------
说起BEC,不得不谈到ETC的“托业”考试,大学生活的闲适本已磨灭了我对学习的热情,但现实工作的压力却不得不让自己提起精神。大二下学期决定在“托业”和BEC中级之间选择一个作为将来工作的敲门砖。由于那时“托业”在大连还没有培训学校,而且在我印象中一直认为听和说是英语的关键所在(那时“托业”尚未有SPEAKING这方面的测试),于是就决定考BEC。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好的辅导班了,虽然自己底子还好,毕竟是头一次参加职业性质的考试,与四六级大不相同,正巧学校旁边的创业园就有培训BEC的学校,于是就去那儿了解下情况。一圈逛下来感觉美森的接待人员是最热情的,而且对我提出的很初级的问题也回答得很专业,再一想美森的班又在海大授课,本来就是能坐着决不站着,能躺着决不坐着的我自然就选择了美森。
报名时离开课只要一个月的时间,我还是很积极地去书店买了BEC的教材,从头到尾地把书浏览了一遍,把里面不认识的单词都查了一遍,这为我后来上课的高效打下了基础。
先讲讲备考,形式化为内容才可能运用自如。
先说说听力吧。个人认为听力是BEC中最难的一部分了,也是几乎每一个考BEC的考生感觉最郁闷的一部分了。中级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听力上,每天都练足一个小时甚至更多,直到考试前的一天,随教材配的两盘磁带听了N遍,几乎听到了上句我就知道了下局的地步每一个单词都能听懂每一句话的意思都能理解,可是中级下来听力都在Boardline之下,上了考场几乎是在很被动的情况下完成听力部分的。后来中级过了又报名考高级,总结上次失败的教训,可以说也悟出了点东西吧。
中级和高级的第一部分都是填单词或者词组,两者的区别就是中级的12个空是分在三段情景不同的对话中的,也就是每一段对话有4个空要填,而高级就是12个空在一段对话里出现,对考生的耐力和集中力都是一大挑战。做这一部分的关键就是预测和代换。所谓预测就是根据每一个空的前后内容判断要你填的那个是什么东西,比如是数字,人名,职务名还是其他什么东西。有些人平时听的时候感觉良好,对这一技巧不屑一顾,但BEC考试是能力考试而不是应试考试,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而工作中没有人用很慢的语速来和你交流的,在正常的西方人习惯的语速下,人脑的反映一般都会出现“滞后”现象,再加上考试中肯定要紧张,就更不能少了预测这一步了。而“代换‘则市划出一句话中的关键词,也就是keyword,然后想出的近义词。哪些是keyword或者说是信号词呢?我总结下来就是日期、人名、地点还有数字以及关键动词。脑中有了它们的近义词,在听的时候很自然轻松地去捕捉它,而“它”恰恰就是正确答案了。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积极”的听。
听力的第二部分在我看来是听力中最难的一部分了,中级和高级都是配对,所不同的就是中级的十个题是分在两段对话中的而高级则是一段对话选十个选项,毫无疑问强度又提高了,而且由于要同时上瞄下看,可以说会让你做的手舞足蹈。可能你会问既然如此难那一定有什么必杀计可以参考一下的吧,很惭愧,虽然我通过了中级和高级,可是仍无法总结出什么技巧。因为我感觉这题真真切切是考实力的。任何的技巧在其面前都是无益的,考这一部分在我看来只有实力加运气才是真谛。
听力的第三部分是一篇单选,一共8个题。中级和高级都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就在于文章的内容了(速度也没什么区别的)。这一部分在我看来是最有技巧的,因为这一部分很符合经济学中2/8法则(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而这一部分只要能听明白那关键的20%,甚至可以做对100%的题。至于哪些是20%的内容呢?按我的经验就是转折词,比如but、while之类的。BEC考试的一个特点就是ABC三个选项在对话中出现(四六级时有些选项在对话中是根本不会出现的),所以你一篇文章听不懂只听懂了其中一个选项常常是错的。另有一个特点就是根据我的经验,在你什么都听不懂的时候你就去听一段对话的最后部分。因为压这一部分而选的答案有50%的可能性是押中的。
下面来说下speaking,在没上美森课之前我一直认为这一部分是最难的,毕竟在中国受了十几年的英语教盲了。上美森的课才感觉到这一部分其实是最easy的,美森到时会发一本口语的教材,有了那本教材一般来说只要你发音没什么问题的话应该是肯定不会挂这一科的,但前提是还得吃透那本教材。
接下来就是reading了,一般来说考BEC的人都至少过了四级了吧,在我看来,以四级的水平来应付中级甚至高级都已足够了。它的阅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专业,而且也没什么生词。唯一要做的就是找点真题练练笔,因为它毕竟不同于四六级,出题的思路以及考试的题型都是不同的。你需要找一点感觉,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速度,因为时间是很紧的,无论你平时有多快(我四级18,六级25分钟内搞定四篇阅读,错最多两个),几乎在规定时间答完题就很不错了。
剩下最后一部分是写作。写作在我看来是最有套路的一部分了,不客气地说就是现代“八股”,因为它的开头结尾,中间的转接都是有固定模式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先把框架理出来,再往里面填东西就是了。关于如何理出这个框架那就需要多看下文章了,俗话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指定教材后的那些文章看熟,应该就有自己的体会了。或者说实在是没有体会,那还有一个下下等,就是背下来,中学时写作文就有参考优秀范文的先例了吧!
就像我前面说的,考中级的时候完全是个门外汉,准备了三个月。每天都有听力的训练,耳朵不磨是不行的。也没什么别的特别之处,就是感觉自己把教材看得挺熟的。(书也被俺看)
记得中级是12月的第一个周六考的,而在这一周的前后我竟然有8门专业课的考试,几乎最后的两周都没怎么看BEC,考试的哪天只睡了4个小时(晚上打好实况已经是两点了),起床之后整个人是晕晕的,不巧的是第一科就是听力,更不走运的是我靠窗坐的,整个一排豆油窗帘,就我前后三个没有,考完听力的窒息再加上阳光的灼热,昏昏沉沉地完成了上午的其他部分的考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像完了一个任务一样,中午早大外的食堂吃的饭,感觉好贵又不好吃(考高级时就学聪明了自己带干粮去),推荐大家去吃学校附近的春城米线,感觉还是不错的。下午的口语考试等了将近5个小时(很不幸考试顺序是按字母顺序排的,本人姓氏的打头竟然是ZH)等到后面早就麻木了,只想快点考完回去吃饭,,又累又饿。最后口语考完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和我做PARTNER的同学告别后赶忙往车站赶,到了学校吃了一碗米线就感觉好多了,仿佛没有考过一样,中级考过的唯一感觉就是没感觉。
高级去考的时候就驾轻就熟了,毕竟中级和高级差得并不多,比较轻松愉快得就走完了全过程,不过考好后感觉不太好,因为考试之前的一个月发生了点事情,我一个月没有看过,而在这之前总共加起来也只不过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感觉做题的速度和对题目洞察力差了很多,当时也不觉得有所遗憾,反正学到知识就好了。回学校的路上顺便去了次乐购,逛逛超市透透气也就没什么感觉了。
总结中级和高级的两次经验,感觉还是实力重要,不要去想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而实力是技巧的基础,没有实力技巧是没有办法发挥的。当然良好的心态也是成功的关键,不能太功利地去对待考试,BEC和从小到大的英语考试完全不同,我们应该抱着享受它的态度去完成整个考试。一个好的辅导班也是很重要的,“师父领进门”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美森学院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很好的师傅。
其实两次考试我都没什么感觉,都以为自己过不了。高级时甚至没打算打电话去问成绩,还是美森通知我通过了考试的。好象考过了没什么太大的兴奋吧,毕竟准备的时候没有太大的目标,所以不会有高三考上大学的感觉。
本是有了证就打算工作的,后来生活实在太闲了,找点事做,于是就去考研了,倒也坚持到现在。我写的这些东西只是一个过来人的感悟吧,希望能多多少少给大家一点帮助,打算考BEC的人不要把它想得很难,只要功夫到家就没有过不了的。虽然BEC的考试时间和四六级只相差1个月,但是美森网校给我们阅读和听力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付四六级绰绰有余了(要知道四六级中得听力阅读者得天下),所以不要担心BEC会和四六级冲突,放心地去尝试吧,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换来成功,相信明天会更好!
本页关键词:美森网校,bec